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我要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693346375 于 18-5-1 18:06 编辑
当第一只古猿第一次把一块石头砸出了锋刃的时候,他一定没有意识到,他在创造历史。当1998年到2017年,在劳动节前夕,我再回到大学校园见到当初的老师和同学时,承认我们对劳动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我小就被教育“五讲四美三热爱”,其中就是热爱劳动。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哲学家说“语言是在劳动中产生”。而相比于劳动,我们更喜欢睡到自然醒。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大,农田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刀耕火种给我们的记忆越来越淡薄,体力劳动者们对于休息的向往,往往比脑力劳动者们还要强烈很多倍。
那么,究竟怎么看劳动节?得从我们从事的工作说起。
桑乃华(原老山药业员工)是我大学时的班长,他主持了同学聚会,4月29日,大部分同学都到校了,所有的老师也到了,我们模拟了当初上课的情形。其中有个环节就是用一分钟时间介绍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而我申请了三分钟,理由是当初在学校我几乎不说话,这次我想把时间补回来。
以下是我发言的节选:
1、进到班级,我还是习惯性坐在靠近教室的后门,这是个神奇的门,因为老师板书完再扭头,会发现我突然之间就消失了,而我居然能顺利的毕业,这简直是个奇迹,感谢当初老师们的不杀之恩。此时有老师问我当初跑离教室都干什么去了?我也如实回答:到宿舍打跑得快!老师说:那你肯定赢!
2、班长当初喊我一起去“老山”面试,庆幸的是我们都通过了。当时我对“老山”没有什么概念,就觉得他是党员、“老山”是国企,跟党走没有错。结果是2010年他离开了,而我一直都在。
3、我曾怀疑自己的脱发跟工作压力有很大的关系,今天我再看看我右手边的同学都秃成啥玩意了(他是创业者),我突然发现我很爱自己这份工作。
是的,我也没想到学自动化的我毕业后从事的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蜂产品工作。不过欣慰很多人都知道“老山”的品牌和质量,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有超过半数都委托我买老山的产品,我满口应答,现在却陷入了到底收不收钱的尴尬中。
当然每个同学聚会都有“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和“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的佼佼者。有个女生是我很好的哥们,她劝慰我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太安逸。为什么奋斗的评判标准总是用世俗的金钱来衡量?这样的鸡汤我喝多了,而我只能付诸一笑,至少我不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窘境吧?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木匠干活,油亮的锯子,光滑的推刨,长长的墨斗线和因为太锋利而永远都不让我碰的凿子。木匠会先抽上一支手卷的喇叭烟,站起来往手心里吐口唾沫,随之悠扬的锯声响起,木香四溢。那时的木匠坚持着老一辈木工的传统,只用榫卯不用钉子,毫厘之差一眼就能看出来。现在想起来,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
不断的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呈现的过程,对自己的作品有着执著的坚持,对自己的劳动有着近乎虔诚的守护。在“老山”耳熏目染久了,我也学会了坚守!
都说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即时利益的风潮盛行,产品的品质和灵魂却被忽略。我们越来越多的抱怨自己的劳动得不到充分的肯定,抱怨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足够的回报,于是我们开始慢慢变得“成熟”和“世故”,我们开始慢慢的成为“老人”和“油条”。有人会因为奋斗无果而碌碌无为,有人会因为升迁无望而贪污腐败,有人会因为没有目标而迷茫,有人会因为失去方向而堕落。
所以我在聚会的发言也说了最后一点:
4、同学们:无论我们从事的什么工作、什么劳动,勿忘初心!
劳动节已过完,适当的休息可以更好的劳动;聚会也已散,适当地碰撞可以更好的鞭策。缓缓节奏,重振精神,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