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海棠花

[话题讨论] 质量管理经典小故事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海棠花 发表于 13-9-18 14:2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 于 2013-10-23 11:10 编辑

6.曲突徙薪

         有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那位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领悟:
   预防重于救火、防火。客人告诉主人需要“曲突”和“徙薪”,其实就是告诉主人需要预防火灾的出现,因为“直突”和“薪”是产生火灾的重大隐患。只有去除火灾的根源,才能预防火灾的出现;现在很多企业,就像故事中的主人一样,不重视预防问题的出现,而是重用那些“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不采取措施预防火灾,不采取“曲突徙薪”的措施,那么火灾是肯定要发生的,而且经常发生,那么就整天忙于救火了。目前暂时的安定只是火灾的前奏;质量人要以此为戒,不仅需要提出预防措施,而且要更进一步地跟踪改状况措施的有效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喜欢我_う 发表于 13-9-20 16: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起来是小故事,与现实生活中很接近,启发大家思考,太有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棠花 发表于 13-9-22 08: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 于 2013-10-23 11:10 编辑

                                      7.割草的男孩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草?”
陈太太回答说:“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男孩又说:“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我请的那人也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领悟:
    这个故事反映的是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也是质量管理八项原则第6条:“持续改进”思想的实际运用的一个例子。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这样的主动服务意识确实很值得大家学习,做质量的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只是延续出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模式,如果能主动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那才是完美的质量管理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王舒嬿 发表于 13-9-23 13: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棠花 发表于 2013-9-22 08:28
割草的男孩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您需不需要割 ...

     还记得当年体系老师老师检查后,每每在工作中遇到事情,听到最多的就是要持续改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棠花 发表于 13-9-29 08: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 于 2013-10-23 11:10 编辑

  8.黄金台招贤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照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槐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槐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槐开始,像我郭槐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领悟:
   管理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晨曦 发表于 13-9-30 14: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故事富含很多哲理,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棠花 发表于 13-10-8 12: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 于 2013-10-23 11:10 编辑

9.王珐鉴才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报告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彥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领悟: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形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企业组织领导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经理人员的任务在于知人善任,提供企业一个平衡、密合的工作组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棠花 发表于 13-10-14 14: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 于 2013-10-23 11:10 编辑

                                              10.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
   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肓说:“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在许多方面落后好多年。
   领悟:
   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德国人做事严谨,正是这种严谨的作风才造就了象奔驰、宝马、西门子等一大批世界一流企业,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所以作好品质就要严格按照公司的各种规定执行!规则和标准就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做好品质必须强化执行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海棠花 发表于 13-10-15 08: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棠花 于 2013-10-23 11:11 编辑

                                                              11.把产品当做为自己生产的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领悟:
   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 ,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李云 发表于 13-10-15 15: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故事,大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8-24 15:0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