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药业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王舒嬿

[美文欣赏] 每周一字——本周分享——道 49楼 (用通俗话语,领悟字的意境)

[复制链接]
扫一扫,手机访问本帖
 楼主| 王舒嬿 发表于 13-4-23 21:4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招损,谦受益」。亘古以来谦虚、谦让即为传统的美德。反观今日,由于受到各种竞争意识的冲击,这种虚心、谦下为怀的人生态度已渐为世人所淡忘。甚而,还有人认为自谦已过时了。果真如是吗?

     现代人常报怨人际关系难处,各种矛盾和纠纷使大家倍感压力重重、烦躁不安。酿成今日人际严酷局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来人与人间的谦逊礼让与仁义温情,已被利害争斗所取代。我们冷静想一想,当社会上都遗弃了恭谦礼让的人性美德,这样的生活安和吗?快乐吗?

    也许有人在身外之物面前,易于做到谦让。而面对自己的成就,自己的贡献,往往难以做到谦逊。一但失去了谦逊的心态,再大的功劳,在傲慢自大中,会顿失光泽。背离了谦虚的存心,自满、自傲,则再度成功就无由来临。此同杯中水已满,欲加之而不能的道理一样。


    愿和煦的谦光从我们的心底透出,愿柔和的谦言从我们的口中发出,愿克己尊人的谦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做出,则相合共生的人际关系、安稳和乐的心境、踏实幸福的生活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山敬德 发表于 13-4-24 08: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仁若作孕解,母亲之心自能通。
山到高处自卑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山大嘴 发表于 13-4-24 09: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謙字意思是谦虚、谦卑,为人随和。但细细研究謙字你会对祖先的智慧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謙字为左右结构,左边为言就是说话的意思,关键是右边的兼字很有意思,我们先看兼字中间的部分是不是像一个人的手,如果把这个手拿开,剩下的部分有点像双木林,但是其最上部是两点所以不能做双木林来理解,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将这个剩下的部分从中间断开,就是一个禾苗的禾字的变异写法,那么剩下的部分就变成两个禾苗并列在一起。一只手同时握住两支禾苗表示一举多得,兼而有之。所以像我们常说的兼职就是同时做几件事情;在说文中兼字又解释为吞并、兼并、合并、集中在一起等等的意思。既然是吞并了那么吞并谁、吞并什么呢?就是吞并旁边的言,就是把言语给吞并了,不说话了,少说话少发表意见,不攻击别人,与人为善,这才是謙的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pillar 发表于 13-4-24 12: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谦,这个字很标准的方块字,有事没事我就写这字练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王舒嬿 发表于 13-5-7 09: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舒嬿 于 2013-5-7 09:24 编辑

                   上个周末,《扬子晚报》报导了 在玄武湖边遇到河南省的6个家庭子女组团,
       为孝敬父母,满足父母的心愿,用车拉着自己年迈的父母上北京游玩。
              以前我们版里也曾介绍过24孝,今日我们就分享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
           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故古云 :「孝乃天经地义」。
          我们都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故为人子女,欲行孝,
      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
     小时候,父母把最好的食物,留给我吃;现在,最好的食物,记得请父母先吃了吗?
     家中最好的房间是否敬给父母居住?他们的衣食住行经常关心吗?
     父母交待的事情,可曾尽心尽力办好?
    父母有病时,能不能尽力侍奉,想方设法减少他们的病痛?
    远游在外,已经多久没有向家里问候、回去探望了呢?
     ……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
     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王舒嬿 发表于 13-5-17 14: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彼此心声相应之意,兼有相依从之意,相应乃彼此顺而相从
       中国人一向爱好和平,数千年来「和」的观念已普遍深入人心。
    我们常听的“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都是对社会祥和、天下太平的描述。
    而要真正达此安和境地,首先,自己内在要能平,心能平,才有和可言;
    心不平,一切的对立、仇恨因此而产生。
        
    你们知道吗?北京故宫的三大主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这三和的说法源于《易经》。其中究竟含有哪些深义呢?
      
   “太和”:宇宙本来是和谐圆融的整体。人身就是一个小宇宙。大到我们身体外部的五官、四肢;内部的五脏六腑;小到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它们无不是和谐互助、共存共荣的。就好比,左手痛,不可能将手去掉,一定是右手去帮忙。所以,和谐互助,原本就是宇宙天然的法则。
“中和”:就是我们人能随顺自然、和谐、互助的法则,用“中”――至诚无偏心、无邪念地处事、待人、接物。在人自身,则心平气和、健康长寿;在家,则家庭和睦;在国,则国泰民安;在全球,则世界和平。用这宝贵的“中和”法则,确能消弥纷争、合大怨,而不留余怨。当今举世的纷争、恐怖灾难,无一不是起因于不和,进而彼此怨怼越积越深造成的。终为两败俱伤,甚或两相毁灭。故欲求人类真正的和平,唯用圣人所教的“和”才能去除不平,化解冲突。
"保和":是指这与天然"太和"之道相应的"中和"之道,要代代保持下去,我们的祖先知道如保持"和之道"则会天下大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gentle2012 发表于 13-5-18 22: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舒嬿 发表于 2013-5-17 14:37
和:彼此心声相应之意,兼有相依从之意,相应乃彼此顺而相从       中国人一 ...

        2008年奥运会上张艺谋就用 “和”  这个汉字彰显了中国的文化精髓
         上一届的领导人提出了  和谐社会    的说法  

        中国的文字,细细品味,确有很深的含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老山敬德 发表于 13-5-20 08: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而不同,容不同而和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王舒嬿 发表于 13-6-4 14: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舒嬿 于 2013-6-4 14:37 编辑

            今日上午,听到李总在江宁的养生讲座中,提到““恬虚无,真气从之”,回来查阅资料,看到,淡字也入选在100个”最中国“的汉字中。
                              
             常言道:粗茶淡饭有真味。淡中蕴含着真滋味。
     人生能由兴荣走入平淡,不知历经多少风雨路才能渐渐悟得。是故,对于「淡」的境界,我们不妨来探究一下,到底淡中的义理与其中的滋味,究竟有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

    人的个性嗜好,往往能成为命运的关键。而随着禀赋、环境的熏习与好恶的不同,常有浓淡深浅的差异,深浓者其执着也强,恬淡者其对人世的看法也淡,故两者的世界迥然不同。而怎样把握浓淡总相宜,似乎也颇值得我们省思。

    近年来,许多人已明白养生的道理,必需回归到自然,而饮食恰是越清淡越能吃出健康。

    美丽为人所爱,浓妆艳抹,乍看恰似美丽,然而近瞧,却看出了皮肤的伤害与失真,故浓妆者虽能得一时之美,但却无法永保久长,反不如淡妆来得素雅持久。因为,天生丽质的风采是来自内涵与气质,所以依靠外来的装饰,并不能获得持久的美丽。

    夫妻间的相处艺术,尤其需要淡雅朴实,情感不能浓蜜如糖,一旦过于浓烈,则危机重重,因为由爱生恨极易,况爱不能保证长久。若能常保宽恕与容忍,凡事淡然些,自能相互包容,百年好合。虽说夫妻是一体,但彼此间更需留有空间,才有回旋的余地,才能妙化一切婚姻危机。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清淡的交往,才能恒久不变。永恒的朋友,交往不仅以诚相待,其心坦然,其义必然,朋友间能保持这样的义交往来,看似淡然,但这才是真正的朋友交往之道,其中的道理,只有深交之后才能体会之。

   人生滋味,百味杂陈,浓淡总是自己的抉择。走过的路,尤能体会其中的滋味,当我们面对各种境界时,偶而浅尝一下淡的滋味,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一番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defend 发表于 13-6-6 10: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词人 宴几道 评价过  淡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不知楼主做何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搜索
企业简介|企业新闻|发展历程|联系我们|养蜂基地|员工之家|手机版|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南京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部备案: 苏ICP备09051748号
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论坛客服及时删除。本论坛将乐意接受您的意见,并及时作出修改。
免责声明:本论坛所有内容仅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论坛立场。本论坛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论坛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技术支持:赵峰创意设计中心 老山论坛基于Discuz X3.4+阿里云ECS+云盾构架
GMT+8, 25-8-24 05:4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